一直想看心理學相關的書, 又擔心教科書太生硬讀不下去, 網路上看到人推薦可以用<打開史金納的箱子>當入門書, 決定試試看。
還滿好看的。書分了10章10個主題, 前面八個比較像我(不懂心理學)想像中的心理學實驗, 後面兩章和生理有點關係, 讀完後搞不清楚為什麽和心理學有關, 難道生理影響記憶、情緒也算在心理學!?
裡面的心理學實驗, 米爾格蘭(Stanley Milgram)的電擊實驗很久以前聽過, 其他都是第一次聽到。記錄一下比較有印象的。
史金納的實驗告訴人們正增強作用可以改變人類行為, 甚至獎賞比懲罰更能起到作用。心裡很贊同啊, 挨媽媽罵時常常心理犯嘀咕, 有一種反抗心理不想聽媽媽的話, 總是很想跟他講:「你不知道這樣罵沒有用嗎?」但是當被人稱讚就會比較願意去做, 「以讚美代替責罰」更有效。
費斯汀格(Leon Festinger)認知失調(cognitive dissonance)實驗。第一次看到認知失調這個詞, 是在彭蒙惠英語(2021, May)討論「如何討人喜歡」。裡面提到多多問候、拜訪可以討人喜歡。為什麼呢?因為認知失調理論告訴我們:當抱持兩種互相矛盾的信念時會讓人覺得不舒服。如果我預期會再見到某人但我不喜歡他, 這不是矛盾嗎?所以如果預期會再見到某人, 那麼我會傾向喜歡他, 好讓自己感覺比較舒服。認知失調理論說明, 當兩件事發生矛盾, 人們會改變認知或行為, 好減低內心的衝突。看到認知失調這個詞讓我聯想到自己最近容易忘事情, 心想: 「最近容易忘記事情是不是因為認知失調呢?遇到不合理的事情請教人, 詢問別人後沒得到合理的答覆。要記住不合理的東西太矛盾了, 所以忘了它。」還是說這個想法本身就是認知失調的行為?(笑) 不過書裡提到海馬迴主管記憶, 「憂鬱、壓力有害神經,憂鬱症患者的海馬迴比正常人小了15%。」工作常常壓力大, 還是說健忘是因為壓力讓我海馬迴變小造成?書裡提到CREB(c-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) 可以增強記憶, 如果肯德爾的增強記憶的紅色小藥丸真的上市, 我應該手刀購買。
其他的心理學實驗也很有意義, 比如米爾格蘭電擊服從實驗、哈洛(Harry Harlow)心理依附實驗(但是強暴架慘忍恐怖), 覺得這本書可以翻翻。
最後, 原本期待看到一些生活化的心理學實驗, 比如有人問:「你今天晚上不會去聚餐吧?」這種否定句的問法涵蓋什麼心理意義嗎? 問話的人不希望你去, 還是他不預期你會去, 哪種成分比較多一點?他爲什麼不說:「你今天晚上去聚餐嗎?」用否定問法和肯定問法背後意義ㄧ樣嗎?諸如此類的問題。不過顯然書裡探討更大層面的事情, 這種小枝小節的東西就沒有了, 期待哪一天能讀到相關的書。
PS. 之前主要看小說, 比如<<活著>>、<<白色巨塔>>, 故事悲慘看了壓力大, 想著換科普書應該比較好, 結果看到電擊實驗和猴子強暴架心情還是不太美麗, 人生真辛苦。